![]() 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各自包括一物侧面以及一像侧面;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清的成像效果,成像画面清晰均匀;画面不会出现蓝紫边色差,图像色彩还原性好;严格管控广角畸变,保证画面成像质量;在夜间弱光行车环境中使用时,也能拥有很好的画面亮度。 公开号:CN214335347U 申请号:CN202120721710.9U 申请日:2021-04-0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黄波;潘锐乔 申请人:Xiamen Leading Optics Co Ltd; IPC主号:G02B13-0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 [n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会议、车载监控、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因此,对光学成像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车载后视镜头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n0003] 1、现有的车载后视镜头,普遍镜头像素不高、分辨率不足,成像画面模糊,噪点多。 [n0004] 2、现有的车载后视镜头,视场角FOV通常不足,难以覆盖车体后部。 [n0005] 3、现有的车载后视镜头,由于广角设计要求,通光普遍不大,画面边缘相对照度偏低。 [n0006] 4、现有的车载后视镜头,很难满足车载信赖性要求,使用寿命低。 [n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一。 [n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n0009] 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n0010] 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n0011] 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n0012] 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13] 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凸面; [n0014] 所述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15] 所述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16] 所述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17] 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 [n0018]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与整个镜头的焦距之间符合下列条件式: [n0019] -3<(f1/f)<-2, -3<(f2/f)<-2, 6<(f3/f)<9, [n0020] 2<(f4/f)<3.5, 1<(f5/f)<2, -2<(f6/f)<-1, [n0021] 3<(f7/f)<4.5, [n0022] 其中,f、f1、f2、f3、f4、f5、f6、f7分别为整个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焦距。 [n0023]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采用H-ZLAF4LA材料制成,且其镜片的中心厚度大于1.5mm。 [n0024]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 [n0025] 优选地,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n0026] 优选地,符合下列条件式:Vd5≥68,Vd7≥63,其中,Vd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色散系数。 [n0027]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为负值的光学玻璃。 [n002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n0029] 1、本实用新型采用130万像素设计,具有高清的成像效果,成像画面清晰均匀。 [n0030] 2、本实用新型采用425nm-675nm可见宽光谱设计,轴上focal shift控制在22um以内,later color控制在5um以内,确保画面不会出现蓝紫边色差,图像色彩还原性好。 [n0031] 3、本实用新型严格管控广角畸变,光学F-Theta畸变控制在-4%以内,保证画面成像质量。 [n0032] 4、本实用新型通光F/2.8,成像边缘照度大于60%,确保在夜间弱光行车环境中使用时,也能拥有很好的画面亮度。 [n0033] 5、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光学结构,即第一片透镜使用高硬度玻璃球面进行设计,在光学设计时即考虑车规的信赖性要求,镜头的使用寿命长。 [n0034] 图1为实施例一的光路图; [n0035] 图2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n0036] 图3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n0037] 图4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n0038] 图5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n0039] 图6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n0040] 图7为实施例一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 [n0041] 图8为实施例二的光路图; [n0042] 图9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n0043] 图10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n0044] 图11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n0045] 图12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n0046] 图13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n0047] 图14为实施例二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 [n0048] 图15为实施例三的光路图; [n0049] 图16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n0050] 图17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n0051] 图18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n0052] 图19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n0053] 图20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n0054] 图21为实施例三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 [n0055] 图22为实施例四的光路图; [n0056] 图23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MTF曲线图; [n0057] 图24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曲线图; [n0058] 图25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n0059] 图26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图; [n0060] 图27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场曲及畸变图; [n0061] 图28为实施例四中镜头在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 [n0062] 附图标记说明: [n0063] 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光阑8、保护玻璃9。 [n0064]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n0065]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n0066] 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该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的近轴屈光率为正(或为负)。所说的「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透镜表面的特定范围。透镜的面形凹凸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即通过曲率半径(简写为R值)的正负号来判断透镜面形的凹凸。R值可常见被使用于光学设计软件中,例如Zemax或CodeV。R值亦常见于光学设计软件的透镜资料表(lensdatasheet)中。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物侧面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物侧面为凹面。反之,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像侧面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像侧面为凸面。 [n0067]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n0068] 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n0069] 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n0070] 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71] 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凸面; [n0072] 所述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73] 所述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74] 所述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75] 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 [n0076]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与整个镜头的焦距之间符合下列条件式: [n0077] -3<(f1/f)<-2, -3<(f2/f)<-2, 6<(f3/f)<9, [n0078] 2<(f4/f)<3.5, 1<(f5/f)<2, -2<(f6/f)<-1, [n0079] 3<(f7/f)<4.5, [n0080] 其中,f、f1、f2、f3、f4、f5、f6、f7分别为整个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焦距。 [n0081]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采用高硬度的H-ZLAF4LA环保材料,且其镜片的中心厚度大于1.5mm,镜片镀防水耐刮擦膜,满足车规落球实验及耐刮擦实验等。 [n0082]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 [n0083] 优选地,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n0084] 优选地,符合下列条件式:Vd5≥68,Vd7≥63,其中,Vd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色散系数。 [n0085]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为负值的光学玻璃。 [n0086] 镜头在第五片与第七片的位置上,分别放置了两种具有高阿贝数且折射率温度系数为负的光学玻璃,不仅可以矫正镜头色差,还可以抵消温度变化对于镜头后焦偏移的影响,以保证镜头在-40℃~105℃温度区间内使用时,仍画面清晰不失焦,能满足车规的使用环境要求。 [n0087]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后视镜头进行详细说明。 [n0088] 实施例一 [n0089]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从物侧A1至像侧A2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至第七透镜7;所述第一透镜1至第七透镜7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A1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A2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n0090] 所述第一透镜1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n0091] 所述第二透镜2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n0092] 所述第三透镜3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93] 所述第四透镜4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凸面; [n0094] 所述第五透镜5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95] 所述第六透镜6具负屈光率,所述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96] 所述第七透镜7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n0097] 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且所述第一透镜1至第七透镜7均采用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相互胶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阑8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4与第五透镜5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阑8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合适的位置。 [n0098]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1所示。 [n0099] 表1实施例一的详细光学数据 [n0100] 表面 口径大小(直径) 曲率半径 厚度 材质 折射率 色散系数 焦距 0 被摄物面 Infinity Infinity 1 第一透镜 12.830 10.938 1.574 H-ZLAF4LA 1.910826 35.2557 -6.35 2 6.720 3.538 2.963 3 第二透镜 6.713 -10.909 0.828 H-ZK3 1.589128 61.2476 -5.98 4 5.527 5.383 0.932 5 第三透镜 5.526 -24.200 3.234 H-ZLAF55D 1.834810 42.7275 17.91 6 5.647 -9.840 0.101 7 第四透镜 5.125 5.291 1.356 H-ZLAF50E 1.804009 46.5677 6.86 8 4.610 104.137 1.774 9 光阑面 2.167 Infinity 1.182 10 第五透镜 2.958 23.621 1.689 H-ZPK5 1.592800 68.3459 3.21 11 第六透镜 3.404 -2.019 0.859 H-ZF50 1.740773 27.7617 -3.66 12 4.605 -9.161 0.675 13 第七透镜 6.212 8.574 1.559 H-ZPK1A 1.617998 63.4058 10.08 14 6.379 -21.451 1.100 15 保护玻璃 6.619 Infinity 0.800 H-K9L 1.516797 64.2124 Infinity 16 6.712 Infinity 1.882 17 成像面 7.050 Infinity [n0101] 本具体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2.58177mm;DFOV在162°左右,TTL<27.6mm,通光为F/2.8左右,镜头具通光大、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等优点。 [n0102]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路图请参阅图1。可见光不同焦距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00lp/mm时,全视场传递函数图像仍大于30%,中心至边缘均匀度高,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可见光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图请参阅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见425-675nm宽光谱波段,later color小于4um,确保画面不会出现蓝紫边色差,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图请参阅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focal shift<16um,色彩的色差小。场曲/畸变请参阅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管控在-4%以内,严格控制了广角畸变,提升图像质量,无需后期图像算法矫正畸变,应用方便。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请参阅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照度>60%,保证大通光条件下的相对照度均匀,在夜间或弱光行车环境中使用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画面亮度。 [n0103] 实施例二 [n0104] 配合图8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个透镜的面型凹凸和屈光率大致相同,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n0105]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2所示。 [n0106] 表2实施例二的详细光学数据 [n0107] [n0108] 本具体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2.59365mm;DFOV在162°左右,TTL<27.6mm,通光为F/2.8左右,镜头具通光大、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等优点。 [n0109]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路图请参阅图8。可见光不同焦距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9,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00lp/mm时,全视场传递函数图像仍大于30%,中心至边缘均匀度高,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可见光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1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图请参阅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见425-675nm宽光谱波段,later color小于5um,确保画面不会出现蓝紫边色差,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图请参阅图12,从图中可以看出,focal shift<12um,色彩的色差小。场曲/畸变请参阅图13,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管控在-4%以内,严格控制了广角畸变,提升图像质量,无需后期图像算法矫正畸变,应用方便。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请参阅图14,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照度>60%,保证大通光条件下的相对照度均匀,在夜间或弱光行车环境中使用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画面亮度。 [n0110] 实施例三 [n0111] 配合图15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个透镜的面型凹凸和屈光率大致相同,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n0112]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3所示。 [n0113] 表3实施例三的详细光学数据 [n0114] [n0115] [n0116] 本具体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2.59365mm;DFOV在162°左右,TTL<27.6mm,通光为F/2.8左右,镜头具通光大、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等优点。 [n0117]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路图请参阅图15。可见光不同焦距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1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00lp/mm时,全视场传递函数图像仍大于30%,中心至边缘均匀度高,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可见光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1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图请参阅图18,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见425-675nm宽光谱波段,later color小于5um,确保画面不会出现蓝紫边色差,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图请参阅图19,从图中可以看出,focal shift<16um,色彩的色差小。场曲/畸变请参阅图20,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管控在-4%以内,严格控制了广角畸变,提升图像质量,无需后期图像算法矫正畸变,应用方便。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请参阅图2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照度>65%,保证大通光条件下的相对照度均匀,在夜间或弱光行车环境中使用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画面亮度。 [n0118] 实施例四 [n0119] 配合图22至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各个透镜的面型凹凸和屈光率大致相同,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透镜厚度等光学参数有所不同。 [n0120] 本具体实施例的详细光学数据如表4所示。 [n0121] 表4实施例四的详细光学数据 [n0122] [n0123] [n0124] 本具体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2.58475mm;DFOV在162°左右,TTL<27.6mm,通光为F/2.8左右,镜头具通光大、结构紧凑、实用性强等优点。 [n0125]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路图请参阅图22。可见光不同焦距的MTF曲线图请参阅图2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款镜头的空间频率达100lp/mm时,全视场传递函数图像仍大于30%,中心至边缘均匀度高,成像质量优良,镜头的分辨率高。可见光的离焦曲线图请参阅图2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镜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量小。镜头在可见光下的垂轴色差图请参阅图25,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见425-675nm宽光谱波段,later color小于4um,确保画面不会出现蓝紫边色差,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镜头在可见光下的轴上色差图请参阅图26,从图中可以看出,focal shift<16um,色彩的色差小。场曲/畸变请参阅图27,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学畸变管控在-4%以内,严格控制了广角畸变,提升图像质量,无需后期图像算法矫正畸变,应用方便。可见光下相对照度图请参阅图28,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照度>70%,保证大通光条件下的相对照度均匀,在夜间或弱光行车环境中使用时,也能保证足够的画面亮度。 [n01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7) [0001] 1.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所述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负屈光率,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七透镜具正屈光率,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七片。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焦距与整个镜头的焦距之间符合下列条件式: -3<(f1/f)<-2,-3<(f2/f)<-2,6<(f3/f)<9, 2<(f4/f)<3.5,1<(f5/f)<2,-2<(f6/f)<-1, 3<(f7/f)<4.5, 其中,f、f1、f2、f3、f4、f5、f6、f7分别为整个镜头、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焦距。 [00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采用H-ZLAF4LA材料制成,且其镜片的中心厚度大于1.5mm。 [00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 [00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00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符合下列条件式:Vd5≥68,Vd7≥63,其中,Vd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Vd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色散系数。 [000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采用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为负值的光学玻璃。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0348046U|2020-04-17|一种鱼眼镜头 CN109001886B|2021-09-10|光学镜头 CN214335347U|2021-10-01|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 CN211603698U|2020-09-29|一种大通光低畸变的光学成像镜头 CN110133828B|2021-04-06|定焦镜头 CN214751075U|2021-11-16|一种微型鱼眼镜头 CN214375538U|2021-10-08|一种短焦的光学成像镜头 CN213069315U|2021-04-27|一种内对焦光学成像镜头 CN213987004U|2021-08-17|一种应用于vr全景拼接的鱼眼镜头 CN211478749U|2020-09-11|一种日夜两用的鱼眼镜头 CN213715588U|2021-07-16|一种用于无人机探测的成像镜头 CN210626773U|2020-05-26|一种鱼眼镜头 CN214751080U|2021-11-16|一种变焦安防监控镜头 CN212255853U|2020-12-29|一种内对焦高清镜头 CN210626760U|2020-05-26|一种镜头 CN212276084U|2021-01-01|一种高清鱼眼镜头 CN212321972U|2021-01-08|一种全彩的光学成像镜头 CN211955960U|2020-11-17|一种定焦低色差的光学成像镜头 CN213986994U|2021-08-17|光学成像系统、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544926U|2021-06-25|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3069313U|2021-04-27|一种高像质光学成像镜头 CN214335348U|2021-10-01|一种广角无畸变变焦镜头 CN211086776U|2020-07-24|一种鱼眼镜头 CN211293431U|2020-08-18|一种广角光学成像镜头 CN211554458U|2020-09-2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721710.9U|CN214335347U|2021-04-09|2021-04-09|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CN202120721710.9U| CN214335347U|2021-04-09|2021-04-09|一种短焦车载后视镜头|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